0.9%无菌氯化钠溶液 181039
注意事项: 1、使用前检查包装应完好,如破损污染长菌请勿使用; 2、开封后建议一次性用完,不能二次使用防止染菌; 3、请在洁净的环境下操作,避免杂菌干扰; 4、本品为一次性使用产品,使用后应高压后丢弃。 5、仅用于微生物检测。
全国服务热线
注意事项: 1、使用前检查包装应完好,如破损污染长菌请勿使用; 2、开封后建议一次性用完,不能二次使用防止染菌; 3、请在洁净的环境下操作,避免杂菌干扰; 4、本品为一次性使用产品,使用后应高压后丢弃。 5、仅用于微生物检测。
使用方法: 1、进入洁净区前需充分消毒。 2、在A级区掰开铝塑盖消毒后过火焰(或在隔离系统内充分消毒)。 3、 在A级用集菌培养器针头抽出后转移至无菌培养器内,置于培养箱中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倒置培养。 4、培养结束后,从培养箱中取出观察、浑浊则有微生物,澄清则无微生物。
1. 外观方面: 1)、无色透明液体。 2. 生物学方面: 1)、无菌性:30~35℃和20~25℃培养14天, 应无菌生长。 2)、稳定性试验:接种小于100CFU质控菌株,放置20-25℃需氧培养45分钟后定量计数,应在±50%。
注意事项: 1、使用前检查包装应完好,如破损污染长菌请勿使用; 2、开封后建议一次性用完,不能二次使用防止染菌; 3、请在洁净的环境下操作,避免杂菌干扰; 4、本品为一次性使用产品,使用后应高压后丢弃。 5、仅用于微生物检测。
1、进入洁净区前需充分消毒。 2、在A级区掰开铝塑盖消毒后过火焰(或在隔离系统内充分消毒)。 3、 在A级用集菌培养器针头抽出后转移至无菌培养器内,置于培养箱中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倒置培养。 4、培养结束后,从培养箱中取出观察、浑浊则有微生物,澄清则无微生物。
1. 外观方面: 1)、无色透明液体。 2)、理化:pH值在25℃时为7.1±0.2。 2. 生物学方面: 1)、无菌性:30~35℃和20~25℃培养14天, 应无菌生长。 2)、稳定性试验:接种小于100CFU质控菌株,放置20-25℃需氧培养45分钟后定量计数,应在±50%。
注意事项: 1、使用前检查包装应完好,如破损污染长菌请勿使用; 2、开封后的培养基建议一次性用完,不能二次使用防止染菌; 3、请在洁净的环境下操作,避免杂菌干扰; 4、本品为一次性使用产品,使用后应高压后丢弃。 5、仅用于微生物检测。
1、进入洁净区前需充分消毒。 2、在A级区掰开铝塑盖消毒后过火焰(或在隔离系统内充分消毒)。 3、 在A级用集菌培养器针头抽出后转移至无菌培养器内,置于培养箱中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倒置培养。 4、培养结束后,从培养箱中取出观察、浑浊则有微生物,澄清则无微生物。
1. 外观方面: 1)、无色透明液体。 2)、理化:pH值在25℃时为7.0±0.2。 2. 生物学方面: 1)、无菌性:30~35℃和20~25℃培养14天, 应无菌生长。 2)、稳定性试验:接种小于100CFU质控菌株,放置20-25℃需氧培养45分钟后定量计数,应在±50%。
1. 外观方面: 1)、淡黄色澄清液体。 2)、理化:pH值在25℃时为7.0±0.2。 2. 生物学方面: 1)、无菌性:30~35℃和20~25℃培养7天,培养基应无菌生长。 2)、生长试验:接种小于100CFU质控菌株,均应浑浊。
1. 外观方面: 1)、淡紫色浑浊液体。 2)、理化:pH值在25℃时为7.6±0.2。 2. 生物学方面: 1)、无菌性:30~35℃和20~25℃培养7天, 培养基应无菌生长。 2)、生长试验:接种小于100CFU质控菌株,均应浑浊,过膜后培养菌数应不小于接种量。
1. 外观方面: 1)、浇注平皿培养基冷却后为淡黄色。 2)、理化:pH值在25℃时为7.0±0.2。 2. 生物学方面: 1)、无菌性:整瓶培养,培养基应无菌生长。 2)、生长试验:接种小于100CFU质控菌株,于对照培养基TSA相比培养后回收率应大于50%小于200%。